控制理论
用回授來控制系統動態特性的方塊圖,此處的回授是負回授,因為誤差信號是由目標值減去感測到的數值而得,再經過控制器放大 控制理論 是工程學與數學的跨領域分支,主要處理在有輸入信號的動力系統的行為。系統的外部輸入稱為「參考值」,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變數需隨著參考值變化,控制器處理系統的輸入,使系統輸出得到預期的效果。 控制理論一般的目的是藉由控制器的動作讓系統穩定,也就是系統維持在設定值,而且不會在設定值附近晃動。 連續系統一般會用微分方程來表示。若微分方程是線性常係數,可以將微分方程取拉普拉斯轉換,將其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用傳遞函數表示。若微分方程為非線性,已找到其解,可以將非線性方程在此解附近進行線性化 [1] 。若所得的線性化微分方程是常係數的,也可以用拉普拉斯轉換得到傳遞函數。 傳遞函數也稱為系統函數或網路函數,是一個數學表示法,用時間或是空間的頻率來表示一個線性常係數系統中,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。 控制理论中常用方塊圖來說明控制理论的內容。 目录 1 簡介 1.1 範例 2 歷史 3 對控制理論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 4 古典控制理論 4.1 閉迴路傳遞函數 4.2 PID控制器 5 現代控制理論 6 控制理論主題 6.1 穩定性 6.2 可控制性及可觀測性 6.3 控制規格 6.4 模型識別及強健性 7 系統分類 7.1 線性系統控制 7.2 非線性系統控制 7.3 分散式系統 8 主要控制策略 9 相關條目 10 參考資料 11 延伸閱讀 12 外部連結 簡介 藉由 线性二次高斯反馈 ( 英语 : Linear–quadratic–Gaussian_control ) (LQG)控制,在雙擺系統上進行平滑的非线性轨迹规划 控制理論是 一個研究如何調整動態系統特性的理論。 科學中跨學科的領域,起源於工程及數學,逐漸的應用在許多社會科學中,例如心理學、社會學、犯罪學及 金融系统 ( 英语 : financial system ) 。 控制系統可以視為具有四種機能的系統:量測、比較、計算及修正。這四個機能可以用五種元素來實現:感測器、換能器、发送器、控制器及最终控制元件。量測機能是由感測器、換能器及发送器執行,在實務應用上,這三個元素會整合在一個單體內,像是電阻溫度計。比較和計算的機能是由控制器執行,可能是電子式的比例控制(P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