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系
本条目 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。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,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扩充条目。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,也不要翻译不可靠、低品质内容。依版权协议,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,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{{Translated page}} 标签。 位於后髮座的 NGC 4414 是一个典型的螺旋星系,直径55,000光年,距離6,520萬光年。圖片來源:哈伯太空望遠鏡NASA/ESA。 弧形的银河系照耀帕瑞纳天文台。 [1] 星系 ( 英语: galaxy ),或譯為 銀河 ,源自於希臘语的「 γαλαξίας 」(galaxias)。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(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)、塵埃(如星雲)組成的運行系統。參考我們的銀河系,是一個包含恆星、星團、星雲、氣體的星際物質、宇宙塵和暗物質,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,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。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,是 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 。 [2] [3] 。典型的星系,從只有數千萬(10 7 )顆恆星的矮星系 [4] 到上兆(10 12 )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 [5] ,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。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,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、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。 歷史上,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(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)。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 [6] ,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;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,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;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,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。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,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,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,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。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。 [7]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,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(10 11 )個以上。 [8] 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,000至100,000 [5] 秒差距,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 [9] 。星系際空間(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)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,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。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,成為星系群或團,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。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,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。 [10]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,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%的質量。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,即使不是全部,也佔...